首页 / 文博展示 / 精品导赏 / 历史文物 / 春秋战国
铜编钟
发布日期:2020-08-14 09:36 来源:四川博物院


时代:战国

尺寸:长19.5-6.5厘米,宽14.3-5.4厘米,高27-14.6厘米

质地:青铜

来源:1972年四川涪陵小田溪出土

收藏:四川博物院

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青铜铸造而成,一套编钟由大小不同的扁圆形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钟架上,然后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即可演奏出美妙的音乐。而编钟的尺寸和形状也决定了对编的音调:钟体小,音调就高,音量也小;钟体大,音调就低,音量也大。这套编钟共14枚,尺寸依次递减。编钟为长方形鼻钮,两铣下垂,通身以浇铸和错金的技法,饰以精美的花纹。舞部为云雷纹;篆带有涡纹。篆带上下及两篆间各有涡纹钟乳突起。两鼓面作蟠虺纹。其中八个编钟的钲、于部有错金纹饰。错金银工艺最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用在青铜器的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实用器物上的装饰图案之上。第一步是作母范预刻凹槽,以便器铸成后,在凹槽内嵌金银。第二步是錾槽。“铜器铸成后,凹槽还需要加工錾凿,精细的纹饰,需在器表用墨笔绘成纹样,然后根据纹样,錾刻浅槽,这在古代叫刻镂,也叫镂金”。第三步是镶嵌。第四步是磨错。“金丝或金片镶嵌完毕,铜器的表面并不平整,必须用错(厝)石磨错,使金丝或金片与铜器表面自然平滑,达到严丝合缝的地步”。这套编钟与曾侯乙编钟相比,较为小巧,但错金工艺却代表了战国时期贵金属工艺的超高水平。此编钟至今仍可演奏出悦耳的音乐。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