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博展示 / 文化遗产 / 德阳市
白马关庞统祠墓(罗江县庞统祠博物馆)
发布日期:2020-04-30 20:04 来源:罗江县庞统祠博物馆

【北关楼】

白马关位于成都平原东北边沿鹿头山上。公元907年,朱全忠篡唐,同年九月,王建在成都称帝,建立大蜀政权,后移鹿头关于绵江西岸的绵水镇(今黄许镇),亦称“绵水鹿头关”,并将此关改名为白马关。

IMG_2186

白马关内的庞统祠墓是安葬和祭祀三国时期刘备的军师庞统的地方,是四川修建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三国遗址之一,是全国唯一一处专门祭祀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庞统的专祠。“江锁双龙台,关雄五马候,益州如肺腑,此地小咽喉,”鹿头山属龙门山脉,独特的区位又使它成为蜀都北部的"门户"、四川著名的古战场。同时这里也是三国蜀汉政权兴亡的见证地。      

IMG_2181

【古驿道】

金牛古驿道修建于古蜀国开明王朝时期,距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曾经有人将它与长城以及灵渠一起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比位于欧洲亚平宁半岛古罗马城的阿皮亚古道还早,现今被人们称为世界筑路史上的活化石。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当政期间,传说其因闻蜀王贪财好色,便谎称秦国出了一种牛,拉的大便是黄金,为表示与蜀国交好,愿以金牛、美女作为礼物送给蜀国以表诚意,但因蜀道艰险难以通行,希望蜀国能够修建一条路来接纳这些礼物。古蜀国开明王朝的第十二世蜀王便派了传说中能够开天辟地的五丁力士来修通道路,历史上五丁开山的传说以及石牛粪金的典故也就由此而来。

后来的结果,早已成为今天的历史,伪装成运送礼品人员的大军攻占了蜀国,历时700多年的古蜀国开明王朝因此被灭亡。

微信图片_20200210113205

三国时期,诸葛亮几度北伐,姜维屡次攻魏,大军征调,粮草运输,都经过这里。公元263年鹿头山之战,魏、蜀两军在这里拼死争夺。诸葛瞻战败,邓艾、钟会大军从此道涌向成都。蜀汉的兴衰存亡,都在这条古驿道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三国以后,这里仍是南北交通的必经之路,历代的贡赋要从这里运往京城,士子游学,官员上任离任,商品往返流通,也都要经过这里。一千八百年来,这条驿道屡经修整,长期承担着繁重的使命,至今石板上,仍是车痕犹然。

【佛、孝、福】

IMG_2180

“佛、孝、福”三字是金牛道沿途最大的刻石造字,其高度超过4米,是整个四川境内,现存三国文化遗址、遗迹当中最大的刻石造字,其作者为清代御前侍卫世袭伯爵留京听用精勇巴图鲁魏光铭。其字其形所表达的内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行为准则。

【尧氏节孝坊】

微信图片_20200218160621

尧氏节孝坊,修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当时罗江有尧氏妇女,在其丈夫死后守节不嫁,后来捐资维修金牛道,为表彰她这一善举,清政府在此为其修建了此牌坊,可惜在文革时被毁。

【示我周行碑】

aa34623d7e46ff88bc7a317aebbd069

金牛古驿道旁,原有五碑,四碑无考,仅存其一。上部文字“示我”可辨,下部文字已湮灭。历史上关于这块碑文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其一:嘉庆二十年(1815)《罗江县志·人物志》载:“毛学宗,尝捐万金,修砌官道自皂铺至林龛镇,计八十里。”学使赵题匾云:‘示我周行’。据此,碑文当为“示我周行”(语出《诗经·小雅·鹿鸣》,意为”指示大道乐遵照”。周,遍也;行,道也。

其二:因碑文渐次脱落,民间有传说:“靖侯祠又名龙凤二师祠,祀卧龙、凤雏,皆忠义凛然之士,过往官民,均需落轿下马。一官员坐轿经此,前呼后拥,轿中安坐,沿官道直去。此事被其上级知晓后,令此官捐俸银八十两,立碑为戒,警示后人。碑文为‘示我为戒’”。

【凤雏碑廊】

743c63ac81933075e11978b772f0788

凤雏碑廊修建于1992年,存碑55通,110面,现刻书画作品107幅,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为“魁星点斗”碑和贺敬之1994年重回罗江题字刻。

图片2

“魁星点斗”碑刻以字、画相结合并赋予一定寓意在整幅碑刻中呈现出“魁星点斗、独占鳌头、正心修身、克己复礼”四句十六字。此图以儒家修养的“正心修身,克己复礼”八字组成魁星形象,左手托砚,右手执笔,一脚翘起托一“斗”字,取意“魁星点斗”,一脚立于“鳌”上,取意“独占鳌头”。在罗江城区南街,有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且誉有“川西第一阁”的奎星阁,在调元镇李调元读书台塑有魁星像。(图一为“凤雏碑廊”,图二为“奎星阁)

1939年初夏,贺敬之结束了在罗江求学的生涯,离开罗江前往延安。1994年重回罗江,提笔写下“落凤坡下唤落凤復起,白马关前催白马腾飞”,我们理解应为对罗江发展的展望。

1127af6084a9bd5d657f7d5d3b52475

【南关楼】

白马关“北望秦岭锁八百连云,南临益州开千里沃野”,现在所在的南关楼为2002年在古关楼遗址旁重建。虽为重建,但其所用墙砖却大多为清乾隆中期所烧制。时任罗江县令杨周冕为保证其修建工程质量,实施专物专用,在砖上刻有专门的标志,例如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块砖上刻有“正武宫”三个字,那么这块砖只能用来修建正武宫。砖上有“安县”二字的,证明其产于安县;砖上有“正堂杨制”四字的则为县令杨周冕为此终生责任追究制。

375b14930a9c7982f0dbf04b791e1fc
(图片文字为:安县)

0fa9c7b205017929fbe7c438f0d919e
(图片文字为:正武宫)

88c375c17f2bb28ddbb02a20117bd1d

图片文字为:正堂杨制)

【庞统祠祠门】

IMG_256

庞统祠墓建筑面积为1373.7平方米,建造风格独特,采用二进四合院的布局方式,由祭祀庞统的“祠”和“墓园”组成,坐北朝南,以中轴线对称布局,渐次抬高,南祠北墓紧靠陇蜀驿道西侧,依次为:祠门、二师殿、栖凤殿、庞统墓。整座建筑粗犷、雄浑,石铺的地幔、石砌的墙、石雕的廊柱、石凿的窗,在古建筑中堪称一绝。

祠门由八字墙、门厅及耳室、角屋组成。石木结构,歇山顶,小青瓦屋面,抬梁式屋架,面阔五间。

祠堂前两侧有雄狮,石漫广场中设有清道光时铸造的三足铁鼎。所有石柱和石墙上的楹联都是作者当年的原笔墨宝,异常的珍贵,承载着罗江厚重的历史人文。

建安十九年(214年)初夏,庞统随刘备进攻雏城(今广汉市)时中流矢阵亡,时年三十六岁。庞统的死让刘备感到非常的痛惜,将其厚葬于鹿头山。公元221年刘备称帝以后,追封庞统为关内候并在墓前建祠祭祀,其谥号靖候为后主刘禅所封。故庞统祠也叫庞靖候祠。

千余年来,庞统祠墓历经苍桑。公元1682年,王屏藩乱蜀,庞统祠墓毁于战火,康熙三十年(1691年)四川巡抚能泰在原祠墓基础上复建,乾隆、嘉庆年间均有维修。20085.12汶川地震后,庞统祠墓进行了最后一次整体维修。

祠内,有两棵千年古柏。因其外观一棵像“龙”,一棵像“凤”,所以被人们称之为“龙凤二师柏”。“龙柏”胸径0.923米;“凤柏”,胸径1.274米无论是树的大小、树的外形,还是树的年龄在全国三国文化遗址中都属罕见。

1582080378(1)

【二师殿】

龙凤二师殿,为现今全国唯一一座将伏龙、凤雏两人“同殿共祀”的地方。原为庞统祠堂,明代改塑庞统与诸葛亮二师像,故又称龙凤二师祠。

二师殿居中石柱正面楹联为清·乾隆年间罗江县令杨周冕所题:“两人有一安天下;千古成双伴夕阳”。司马徽曾对刘备说:“此间自有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而刘备同时拥有了两人,但结果却是三分归一统,共姓司马,其中所蕴涵的机要就只有慢慢体会了。

石柱侧面楹联为清·嘉庆年间罗江县令李桂林所题:“三计策蜀二表出师共扶两朝正统;白马关前定军山上并留千载余思。”想当年,庞统三计策蜀,奠定蜀汉政权之基,魂壮鹿头山;孔明两上出师表,六出祁山,殒落定军山。寥寥数语,字字珠玑,二人的雄才伟略,二人对刘备的忠贞,对蜀汉政权的卓越功勋,让人久久怀念。

殿内塑庞统、诸葛亮二军师中郎将坐像各一尊,左为庞统,右为诸葛亮。殿内塑像两侧楹联:“天意定三分故教国士身先死;将星沉七夕长使英雄泪满襟。”为抗战第七战区司令长官、第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民国四川省主席刘湘出川抗战前夕所题。

1938120日刘湘在汉口去世。死前他留有遗嘱,语不及私,全是激勉川军将士的话:"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1582092907(1)   

东西碑室

东西碑室位于中院,院内由石板铺砌。现存诗碑13通,其中明代诗碑2通,清代诗碑11通。西碑室有清代庞统祠墓维修及管理碑记、古驿道保护碑13通,清嘉庆七年(1802年)庞统祠退压减租碑及民国六年(1917年)罗江县知事保护古驿道《禁止推车》通告碑较为珍贵。

【栖凤殿】

栖凤殿为供奉庞统的专殿。殿前居中两根石柱正面所刻楹联为清·同治年间四川总督府参事湖南人李光汉所撰:“真儒者不图文章名世,大丈夫当以马革裹身”。此联铿锵激昂,颂扬了庞统不图虚名、立志报国、献身沙场的崇高精神,也富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人活一世,到底该留下什么痕迹呢?

1582092994(1)

殿内庞统的塑像是对庞统外貌一个比较真实的再现。据史书记载,庞统长得非常丑陋,面黑、短髯、掀鼻、倒八字眉,与他的叔父庞德公、老师司马徽以及诸葛亮的夫人黄月英一起被世人称为荆襄四大丑材。在中国古代一直都有读书人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说法,所以长了这副尊容的庞统,初入为官时很不顺利。孙权因其貌丑言狂没有用他,刘备最初也小瞧他,还是鲁肃对刘备说“庞士元才非百里”,诸葛亮也说“士元之才,胜亮十倍”,刘备才将他请回身边,两人在一起交谈治理国家的见解和策略,见其有真才,遂委以重任。

位于庞统塑像两边的楹联,上联:“造物忌多才,龙凤岂容归一主”;下联:“先生如不死,江山未必竟三分”。此联作者为清朝江南名士顾复初。在下联中,作者提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假设,如果庞统不死,后来的历史又将如何演变?

有人曾说:如果庞统不死,张飞和诸葛亮不会先后入川,关羽不会失掉荆州,让诸葛亮和关羽守荆州,刘备在成都和法正、蒋琬经谋国事,庞统和张飞、赵云去北伐,那么后汉三国的历史必将改写,即使刘备不能统一天下,也不会三分归晋共姓司马。庞统之于三国实为“一生系天下之安危,一逝关国运之否泰”。因此,如果单以下联而论的话,那么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对庞统最高的评价。

当然,历史不能假设。司马氏家族篡魏灭蜀以后,兵伐东吴,灭了孙皓,自此以曹操、刘备、孙权为主的魏、蜀、吴三国归于晋帝司马炎,史称西晋。正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庞统墓】

IMG_2809

庞统墓墓顶为石雕镂空宝顶,下压八角凤尾,墓体为石箍圆柱实体,周长33米。清·康熙年间重建,完工以后,当时的四川巡抚能泰亲笔题写“汉靖候庞士元之墓”。

墓的外观像一个巨大的古代将军头盔的形状,这是因为在刘备称帝以后,追封庞统为“关内侯”,后又被后主刘禅谥为“靖侯”。因中国古代有文官拜相、武将封侯的惯例,所以在清朝重建庞统墓的时候,就把它修成了现在的模样。

在庞统墓前左右两边各有一个马亭,里面塑的则是《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坐骑“的卢马”和庞统的坐骑“胭脂马”。当年刘备爱才,体恤下属,将自己的白马换给庞统骑。而庞统骑着白马进至落凤坡时,伏兵以为骑白马者为刘备,于是万箭齐发,庞统魂归落凤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