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博动态 / 媒体关注
“摸”出四节玉琮、展开太阳神鸟金饰 
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王方:文博工作塑造了今天的我|人境·主角
发布日期:2022-08-10 10:06 来源:川观新闻 分享到:

王方,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在40余年的文博工作中,参与了金沙遗址博物馆、成都博物馆等多个博物馆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主持百余个考古工地的勘探与发掘,策划设计近100项精品文物展览,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批准为第十三批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成为“文明之光·2021中国文化交流年度人物”荣誉获得者。2022年7月,荣获“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40年前,16岁的王方因为“喜欢文物工作”,去了成都文管所。40年后,她成长为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7月22日,这位见证金沙遗址保护与发展的老文博人,获得了5年一届的“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回首自己当初的选择,王方不后悔,“我至今依然热爱文博工作,这份工作也塑造了今天的我。”

王方    

“无法想象没有金沙我现在会做什么”

2001年2月8日,或许是对王方文博生涯影响最重大的一天。“那一天,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队正组织我们在绵阳开考古规划会。突然有电话打过来,说工人在成都市青羊区苏坡乡金沙村的一个工地里挖出了象牙。”

翌日,王方和队友们一起回到成都,“就直奔金沙而去”,对金沙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和保护。但在当时,王方还没有意识到自己与这个新发现遗址之间的缘分有多深。

“2月10日上午,我在工地施工的土堆里摸到了一件冰冰凉凉、像是玉器的东西,最后清理出来,发现是四节玉琮。”在位于长江上游的成都平原出土玉琮,这带给了王方和队友们巨大的惊喜。

王方与队友合作,展开太阳神鸟金饰。

更令王方惊喜和意外的是太阳神鸟金饰的发现。“当时来不及在现场对散落满地的文物进行整理和归档,都是连着泥土一筐一筐直接运到文物库房,再由我在库房逐件进行清洗和归档。”王方说,太阳神鸟金饰出土时皱成一团,她和队友就一点一点循着褶皱的痕迹去展开。当雕刻精美的太阳神鸟金箔完全展开时,两人都看呆了,“那么薄的金箔上,那么精细的图案,我真的不相信这是3000多年前的东西。”

最终,太阳神鸟金箔惊艳了整个中国文博界。2005年8月16日,来自金沙遗址的太阳神鸟金饰图案从1600余件候选图案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2001年4月5日,金沙遗址首次面向媒体开放,王方向记者介绍出土文物情况。

金沙遗址一举入选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彼时,各路专家、学者纷至沓来,希望一睹金沙文物真容。“因为是我在负责出土文物的清理归档,专家学者来了,我得向他们作介绍,但以我当时的知识储备,其实是有难度的。”王方表示,为此她抓住每一次和专家学者交流的机会,积极吸取他们在参观时分享的观点,同时,每天工作之余大量阅读青铜器、玉器相关的研究材料,努力补齐自己知识上的短板,最终整理出关于金沙文物的“第一版讲解词”。

“无法想象没有金沙我现在会做什么。”王方这样概括金沙遗址在自己文博生涯中的地位。

“我是一个喜欢把事情‘做明白’的人”

如今,王方已经是玉器研究领域的专家,她以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出土的玉器为对象,率先提出“古蜀玉器”这一学术概念,并与国内其他科研团队广泛合作,结合材料分析、产源调查、高清微距拍摄、微痕观察、模拟实验等新方法、新视角,展开中国早期玉文化与古代文明跨文化之间交流与影响的深入研究,合力形成《金沙玉器》《金沙玉工Ⅰ——金沙遗址出土玉石璋研究》等专著。

“我是一个喜欢把事情‘做明白’的人。”王方觉得,是好奇心引领着自己从一个门外人进到了考古文博的殿堂。

王方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中心团队合作,利用高清微距拍摄、微痕观察技术研究观察金沙遗址出土玉器。

2004年,金沙遗址博物馆开始筹备建馆工作,王方主要负责展览策划和实施。期间,王方获得了一次陪同金沙文物到日本进行展览的机会。“这次外展为期72天,在工作之余,我去了日本很多的遗址类博物馆。”这次日本行让她眼界大开,运营博物馆的理念得到了更新,“比如他们很善于运用漫画的形式来向参观者科普考古工作。同时,他们也会在遗址旁边设置一些简单的互动装置,提升参与性。”这些理念最终都体现在了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展陈布置中。

近年来,在王方的带领下,金沙遗址博物馆策展团队从最早的《殷墟宝藏》将古蜀文明与中国同时期文化进行对话交流,到《永恒之城:古罗马的辉煌》《庞贝:瞬间与永恒》,再到今年的《文明万花筒——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一个个国内外精品文物大展,不断“走出去,引进来”,已逐渐形成了具有金沙特色的“5+1”展览系列,也获得了许多国家级和省部级大奖。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