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博动态 / 媒体关注
四川濛溪河、老龙头入围!
 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
发布日期:2024-02-21 11:25 来源:封面新闻 分享到: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

2月20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共有22个项目入围终评。其中,四川两个遗址,即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四川盐源老龙头墓地进入终评,将角逐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濛溪河遗址地形地貌及位置

资阳濛溪河遗址:

全面立体反映特定时段早期人类社会图景

濛溪河遗址位于资阳市乐至县乐阳桥村。2022年初至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对该遗址开展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初步的光释光测年显示,濛溪河遗址年代距今约7万-5万年。

濛溪河遗址拥有丰富的石器、动物化石、植物化石。目前已经出土石器、动物化石及碎片超10万件,种子等植物大化石数万颗。初步可鉴定的动物骨骼包括3纲、7目、12科、13种属,包括熊、犀牛、大象、牛、鹿等。初步鉴定出的植物包括蔷薇科、壳斗科、豆科、莎草科等30余科。

濛溪河遗址部分浮选植物种子遗存

而在遗址中,疑似有加工痕迹的橡果、有刻划或者切割痕迹的动物骨骼、火烧过的种子和动物骨骼,可能代表了早期人类利用动植物资源以及初步的象征性行为。

濛溪河遗址全面立体地反映了特定时段的早期人类社会图景,为深入探讨早期人类对特殊石料及有机材料的认知及加工利用方式,对动植物资源利用的广谱化,艺术萌芽和技术与认知能力发展、现代人的出现和扩散等国际重大问题,提供了关键节点的重要材料。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在谈及濛溪河遗址的重要性时提到:“这是一个全科型的遗址。”

盐源县老龙头墓地:

实证西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

截至2023年12月,四川省盐源县老龙头墓地已清理商代晚期至西汉初年的墓葬1891座。墓葬年代分为三期:商末至西周时期、春秋时期、战国至西汉早期,并体现出明显的阶层分化。出土各类遗物7000余件(套),包括陶器、铜器、金器、铁器、银器、玻璃器、石器、骨器等,以铜器和陶器为大宗。其墓葬中的尚马之风显示出浓烈的北方草原文化风格,随葬石范和鼓风管的葬俗则充分体现出盐源盆地在欧亚大陆东部南北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

老龙头墓地出土铜马车

在最近一次的发掘中,盐源老龙头墓地出土的整套青铜纺织器具,是目前在中国西南地区发现的最为完整的青铜腰机。三轮青铜马车亦是中国境内发现最早的三轮马车实物模型之一。造型各异、种类繁多的青铜枝形器更是凸显出盐源青铜文化独特的信仰崇拜。

老龙头墓地出土铜枝形器

老龙头墓地充分体现了盐源青铜文化复杂多样的文化内涵,彰显其在西南地区独具特质的地域青铜文化。盐源青铜文化面貌的多元性特征浓厚,受到了欧亚草原青铜文化、中国北方青铜文化、西戎文化、中原文化、滇文化、滇西青铜文化乃至东南亚地区青铜文化等文化的多重影响。其发掘研究发掘实证了西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成为了研究青藏高原东部多元文明的交汇、融合以及演进的关键钥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