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博展示 / 精品导赏 / 近现代文物
徐悲鸿六骏图轴
发布日期:2020-01-13 14:42 来源:四川博物院

时代:现代

尺寸:纵98厘米,横190厘米

收藏:四川博物院

该画是徐悲鸿47岁时的作品。徐悲鸿(公元1895—1953年),江苏宜兴人。早年从其父学画,1919年留学法国。推崇古典学院的写实画派,素描和油画极为出色,他的中国画有着深厚的传统基础,又将西方写实技法融入其中,是中西融合的代表画家,其画名享誉国内外,他的作品很大部分都是忧国忧民的题材,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建国以后,他作为中国美术教育的领军人,对中国的美术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徐悲鸿画马,中外闻名,世所共知。该图为纸本,绘六匹姿态各异,跳跃欢腾的骏马,在广阔的原野上奔驰,其雄壮奔腾之势令人有“所向无空阔,万里可横行”的气概。骏马突破了以线条勾勒为主、烘染渲衬为辅的传统,采用西方绘画中体与面、明与暗分块造型的方法,同时吸收传统没骨法,结合线绘技法,纵情挥洒,独具一格。画面右下角题:“天马徕,从西域,涉流沙。”款署:“壬午深秋悲鸿写于渝州”。侧钤“东海王孙”、“徐”两印。

该画作于1942年,此时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结合这一创作时代背景来研究,该画正反映了画家寄寓对中华民族革命胜利的渴望和祖国独立强盛的时代意识。马寓意忠诚,象征勤奋与成功,体现力量和速度。徐悲鸿画马,不仅只为一般观赏,而大多是借以抒发郁结难言之悲愤和爱国忧世的心情。徐悲鸿在画上题写“天马徕,从西域,涉流沙”句,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他用“天马精神”来比喻和象征中华民族的奋发图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