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之饮”鼎
发布日期:2023-05-11 10:29
来源:四川博物院
名称:“邵之饮”鼎
年代:战国
尺寸:高25.4cm,口径24.9cm
收藏单位:四川博物院
鼎作为饪食器,早在七千多年前已出现。到商周时转变为礼器,开始成为统治阶级身份的代表。古代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与此鼎同时出土的还有另外四件,它是其中最小的一件。五件鼎大小有序,用于祭祀和宴享。此鼎子母口加盖,双附耳,三兽足。盖面纹饰分为四层,内层为辫索纹两周、云雷纹一周,其余三层均为凤纹。中有一钮,其中一件钮上有套环,盖上三牛鼎立。盖内有铭文“邵之饮鼎”, 字体乃春秋战国楚地流行的字体,故疑为楚之邵氏所铸流传入蜀。耳内外两面皆饰三角雷纹。腹部饰两圈蟠螭纹。马家乡出土遗物大多五件一组。另外,在郫县古城遗址中有五堆卵石、三星堆玉璋和祭坛上有五位力士、彭州竹瓦街窖藏有五罍等遗址也有类似发现,表明巴蜀地区“尚五”,且大多在级别较高的墓葬中。尤其是新都马家乡大墓,出土的随葬器物五件一组的青铜器,是四川迄今为止发现的出土随葬器物最多,规格最高的蜀文化墓葬,少人推测为蜀王墓。因此“尚五”很可能是蜀王的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