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089号建议答复的函
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089号建议答复的函
川文物议复〔2024〕5号
骆登宇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四川省石窟文化保护与利用的建议》(第14020089号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石窟价值研究
一是开展四川石窟寺考古研究,组织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学等专业机构和高等院校对仁寿牛角寨、广元千佛崖、乐山大佛、安岳卧佛院等重要石窟寺进行考古发掘,发现窟前建筑遗址并出土佛教造像及瓦、瓦当等建筑材料。二是加快石窟寺考古资料整理出版,目前已发表考古调查简报100余篇,出版石窟寺内容总录6部、石窟寺考古调查报告7部,开展了“四川石窟造像题材和风格”“四川石窟造像分期”“四川石窟造像的艺术特征”等重点专题研究。三是加强石窟寺数字化保护利用,重点推进乐山大佛附属造像、安岳石窟、冒水村摩崖造像、能仁寺摩崖造像等一批重要石窟寺数字化保护利用项目。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国石窟寺考古中长期计划(2021~2035年)》要求,推动广元、资阳、眉山等地开展石窟寺综合考古项目,加快构建四川石窟寺考古研究体系;推动实施“数字四川石窟”行动,实施广元石窟、中岩寺摩崖造像等一批重要石窟寺数字化工作,加大石窟寺数字化展示力度。
二、关于加强石窟人才建设
石窟寺保护管理机构队伍进一步增强,2021年5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研究院)一次性核增事业编制90名,增挂四川石窟寺保护研究院牌子,增加石窟寺考古、保护、研究和展示利用等职责。推动成立乐山大佛石窟研究院(副县级)、安岳石窟研究院(副县级)、广元石窟研究所(副县级),共同构建“总分院制”保护管理模式。重视石窟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选派石窟寺保护研究机构干部职工参加各类文物相关业务培训,推荐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前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单位上挂学习,提升业务水平。下一步,我们将建实做强四川石窟寺保护研究院,加快推动组建成立巴中石窟研究中心,深化全省“1+4”总分院制建设模式,持续推动石窟寺资源相对富集地区建立健全区域性石窟寺保护研究机构;同时,推动石窟寺保护管理专门机构对周边区域中小石窟寺开展技术指导。此外,鼓励石窟寺保护研究机构根据需要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担任首席专家或学术院长,深化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和专业机构合作,联合培养石窟寺考古、保护等专业研究人才,着力完善人才队伍体系。
三、关于推动石窟旅游发展
资阳大足建设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已纳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四川省贯彻落实<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实施方案》,编制出台《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加速联通两地基础设施,加快构建一体格局,提升产业协作水平。2023年,资阳进入省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名单,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重庆市文旅委联合推荐资阳大足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但未进入建设单位名单。2024年5月,资阳、大足两地文物部门共同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建资阳大足石窟寺文物主题游径。同时,加快推进四川乡村石窟文化公园(景点、微景观)试点建设工作,着力将中小石窟寺保护利用融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文旅产业发展。下一步,我们将依托成渝双城经济圈、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协同推进石刻文创园区、川渝石窟寺保护传承与科技创新、四川乡村石窟文化公园(景点、微景观)等建设工作,打造乐山大佛、安岳石窟等世界遗产精品旅游线路和资阳大足石窟寺文物主题游径,谋划储备一批示范区重大文旅融合项目,积极争取资阳大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纳入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名单。
感谢您对四川文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四川省文物局
2024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