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第1142号提案答复的函
川文物提复〔2024〕13号
马可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三星堆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建议”已交由我局会同科技厅办理,现答复如下:
三星堆遗址是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的代表性古文化遗址,省文物局高度重视三星堆遗址的保护利用工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要依靠科技、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论述精神,积极落实《“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任务要求,大力推动三星堆文化和科技融合。您提出的相关建议,近年来我们已在以下几个方面组织开展了相关工作,并将持续推进。
一是加强关键技术研究。研发集成式考古发掘保护平台,构建现场环境监测、信息采集和文物保护体系,实现三星堆遗址3—8号祭祀坑考古发掘的理念创新与技术突破。“夏商时期金属产地调查及溯源方法研究”“移动式文物X射线断层成像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及应用”“出土饱水象牙现场保护技术研究”纳入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应用碳十四测年技术确定祭祀坑形成年代。创新运用AI技术,实现多件大型青铜器跨坑拼对。研发专用保护材料及工艺,实现出土饱水糟朽象牙整根完整保护“零的突破”。利用酶联免疫技术发现丝绸残留物,揭示其组织结构和织造工艺,填补古蜀纺织史研究空白。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三星堆考古和历史研究重大课题组织多学科协同攻关,深入开展科技考古工作,建立综合数据库,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和系统集成,研发象牙等出土脆弱文物应急保护及修复技术,优化金属器、玉石器、陶器等文物成套保护技术。
二是推动智慧博物馆建设。全媒体立体展示祭祀坑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修复场景,央视3次现场直播观看总人次超过1.2亿,全网话题总阅读量累计超55亿次,60余个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纪录片《不止考古·我与三星堆》播放量超过4300万次,微博总阅读量达2.01亿次。支持三星堆博物馆规划建设智慧博物馆系统,开展馆藏文物高精度数字采集,建立虚拟数字博物馆和数字云展厅。在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展览中,运用3D打印技术制作青铜神坛等器物的原比例研究性仿制品向观众展示,重现文物神采;将考古方舱还原到展厅里,采用最新的裸眼立体新媒体技术反映祭祀区新“六坑”的发掘工作。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三星堆博物馆大数据体系建设,鼓励博物馆加强与融媒体、数字文化企业合作,创新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积极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传播体系,促进博物馆与教育、科技、旅游、商业、传媒、设计等跨界融合。
三是搭建文物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研究院)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研究工作站、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与故宫博物院共建“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共建考古发掘现场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推动建立三星堆考古与文物保护实验室。下一步,我们将加快三星堆考古与文物保护修复中心、考古标本库房等建设,支持三星堆创建四川省“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重点中华文化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
四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四川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高校加强文物科技相关学科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支持三星堆研究院通过定向选调、招才引智、公开招聘等方式引进科技创新人才;依托“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构建三星堆文物科技创新人才体系;以省级“唐飞文物保护修复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平台,培养考古勘探、文物修复、文物保护等专业技能人才。推动三星堆博物馆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政策措施,推行文物修复技艺师承制,文物修复师郭汉中获评2022年度“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下一步,我们将支持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创建世界一流考古机构,进一步建强三星堆研究院。推动三星堆博物馆优化管理体制机制,强化专业人才培育引进,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考古机构的合作,促进博物馆科学保护能力的全面提升。
最后,感谢您提出的宝贵意见。真诚地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四川文物事业发展!
四川省文物局
2024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