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第0036号提案办理答复的函
川文物提复〔2025〕3号
民盟四川省委会:
《关于充分发挥博物馆独特优势推进非遗传承与活化的建议》(第0036号提案)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会同文化和旅游厅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非遗场馆建设,构建研究保护体系
我省在全国较早建成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是四川非遗资源和非遗保护传承实践集中展示的主平台和总阵地,自2022年常态化开放以来,已逐渐成为巴蜀文化“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立体展示窗口。“天府根脉——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汇聚了全省21个市州200余项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凝练“百年千技”“守正创新”“非遗生活”三大主题单元,动态呈现非遗代表性项目。近年来,举办“非遗大讲堂”“传承人讲展”“非遗集市”“天府旅游美食”等专题活动100余场,组织非遗传承人开展活态展演58场,累计接待观众近100万人次,在提升非遗项目的可见度和影响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我们鼓励支持引导博物馆从不同角度参与非遗保护,深入研究馆藏品并梳理提炼其蕴含的非遗要素,为非遗传承提供研究的实物资料和交流展示的场地等。近年来,不断培育壮大成都川菜博物馆、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成都川剧艺术博物馆、绵竹年画博物馆、四川王皮影艺术博物馆、青神竹编博物馆等一批非遗主题博物馆,为其构建“展览展示+活态展演+智慧保护+教育文创+艺术美育”全链条生态提供业务指导。
二、加强非遗数字化建设,提升保护水平
我省坚持非遗系统化保护,依托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智游天府平台,已建设四川非遗数字保护平台,初步构建了四川非遗数据资源库以及相关业务子系统,数据资源量达600TB。四川非遗数字保护平台设计涵盖国、省、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目录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管理相关业务,各级用户可管理和查询本级相关资源。目前数据资源库已收录全省省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省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省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和非遗工作业务等数据。
三、加强非遗宣传普及,融入现代生活
充分利用传统节日、本地民俗节庆活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要时间节点,聚焦“天府旅游美食”“百城百艺”“川工蜀艺”等品牌,策划系列非遗主题宣传活动,搭建品牌宣传平台。每年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四川非遗宣传展示等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非遗传承实践活动,极大丰富基层群众生活。联合央视开展《非遗里的中国(第二季)》四川篇拍摄。联合新浪微博策划实施“天府非遗周”。
鼓励支持全省博物馆发挥资源优势,促进非遗文博有机融合。成都博物馆不断打磨“影舞万象·偶戏大千——中国皮影木偶展”,举办非遗展演专场并呈现多个皮影剧目和木偶戏。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推出“非遗三国·小诸葛妙想造物集”“非遗匠心·沉浸式体验展”等活动,围绕三国文化与武术、戏曲等非遗融合创新,打造文化传承新平台。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在春节期间推出多项非遗展示展销项目。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举办“童心点亮金沙 一起向未来”成都非遗传习教育行动展和金沙非遗集市。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动博物馆在非遗展示、传承和创新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促进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传播。
感谢民盟四川省委会对四川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后续我们将推动相关工作走深走实,也希望您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此函。
四川省文物局
2025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