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4040397号
建议办理答复的函
川文物议复〔2025〕4号
李炜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濛溪河遗址博物馆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的建议》(第14040397号提案)收悉。现将有关情况函复如下。
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资阳濛溪河遗址考古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濛溪河遗址考古工作,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系统推进三星堆、皮洛、濛溪河等遗址考古发掘”等决策部署。2022年至2025年,省文物局组织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持续开展濛溪河遗址群考古发掘,截至目前,累计出土编号石器、化石标本1.5万件,挑选植物种子及果实等6万余件,石制品与化石碎屑20万件。遗址特殊的饱水埋藏环境极为罕见地保存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远古社会,是国际罕见的同时包含丰富石器、动物与植物遗存的“全科型”遗址,是迄今现代人起源扩散阶段唯一发现有丰富植物遗存的遗址,还发现一系列国际最早阶段及同期最全面复杂的行为现代性证据集合。目前,遗址考古资料整理正加快推进,已在权威考古期刊《考古》上发表阶段性研究成果。遗址先后获评2023年度“中国考古新发现”、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二是推动濛溪河遗址保护和展示利用。省文物局已累计安排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2600余万元,用于支持濛溪河遗址考古发掘和研究保护等工作。资阳市将遗址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整合资金项目有序推动遗址配套设施、环境整治、展示利用等项目。依托考古现场,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地方政府建成考古遗址现场展示微型博物馆,系统展示遗址丰富遗存和重要学术价值,并举办资阳濛溪河遗址最新考古成果汇报暨学术交流会等学术研讨活动、举办“走进濛溪河遗址——解锁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生活拼图”等系列讲座,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濛溪河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在资阳市博物馆举办“探秘濛溪河遗址群”移动展,创作《探源濛溪河》《濛溪河记忆》等原创音乐、《濛溪河遗址的神秘之旅》等新媒体产品,不断提升遗址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是协调濛溪河遗址相关保护利用项目用地。2025年2月,国家文物局办公室、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大遗址保护规划和用地保障的通知》,明确“因文物保护利用涉及占用耕地的,依法依规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同时,对经国务院批准确需就地建设的遗址保护项目难以避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的,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正在推动出台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已作出考虑,我局正积极沟通自然资源部门,持续关注《办法》出台,待《办法》出台后并按规定协调处理耕地保护和遗址保护的关系。
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省文物局将会同相关部门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持续开展濛溪河遗址考古研究与保护工作。继续组织实施濛溪河遗址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吸纳更多的科研单位、高校加入,深化多学科研究,推动重大课题研究,加快考古资料整理,推出系列研究成果。继续组织做好重要遗迹现场保护与出土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及时报请省政府将濛溪河遗址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指导地方开展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
二是科学规划建设濛溪河遗址博物馆及考古遗址公园。支持资阳市开展濛溪河遗址博物馆新馆建设规划工作,督促资阳市尽快启动建设选址、可行性研究、资金筹集等前期工作。支持濛溪河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督导资阳市组织编制濛溪河遗址保护规划、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和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督促地方政府有序实施遗址本体保护、环境整治、展示利用等工程。待条件具备后,我们将指导濛溪河遗址积极向国家文物局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
三是加强濛溪河遗址相关保护利用项目保障工作。主动对接自然资源部门协调文物保护利用占用耕地情况,督促地方尽快编制规划,梳理用地指标,统筹处理好耕地保护与文物保护利用的关系。支持指导地方政府修编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统筹考虑濛溪河遗址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公园项目规划,为濛溪河遗址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公园的落地建设提供规划依据。加强濛溪河遗址考古项目用地保障,协调、指导资阳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主动对接考古发掘单位,优化服务流程,依法依规做好临时用地保障工作。积极对接争取将“资阳濛溪河遗址保护利用项目”纳入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清单,积极推动“濛溪河遗址博物馆建设项目”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十五五”实施方案重大项目清单,待项目前期工作成熟后,依法依规推动项目实施。
感谢您对四川文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此函。
四川省文物局
2025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