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其他法定信息 / 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
四川省文物局
对政协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第1317号提案办理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5-07-30 17:47 来源:局综合处

川文物提复〔202517

杨邦琼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三星堆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建议》(第1317提案)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科技厅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强化文物保护研究创新体系支撑作用

在三星堆遗址祭祀区新一轮考古发掘中,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引进高光谱成像、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建模、移动式超景深显微镜、便携式荧光光谱仪、激光拉曼仪等先进设备与技术,显著增强考古现场遗迹识别、文物原位无损(微损)分析及信息数字化留存能力。系统开展了对青铜器传统铸造技艺的科学化研究与数字化保存,利用3D扫描与打印精准辅助传统修复补配,与腾讯SSV数字化实验室探索AI人机协同的文物修复新模式,初步形成了“传统技艺为核、科技分析为撑、数字手段为辅”的“技-艺-科”深度融合特色技术体系。在国省科技部门支持下,重点聚焦脆弱有机质文物(丝绸、牙骨角器)现场保护与加固、青铜器腐蚀机理研究与长效防护、玉石器微痕工艺复原、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技术等关键领域,力求在保护技术与考古方法上实现创新突破。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科技需求,组织开展多学科跨领域联合攻关,为解决共性技术难题提供更强支撑。

二、关于“积极运用数字技术赋能文物保护工作

依托科技厅重点研发课题,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整合考古数据、文物高清影像、精细三维模型及文献资料,加速构建三星堆文化资源数据库和文化创意素材数据库,为后续创新应用提供坚实的数据底座和“算料”支撑。考古勘探与监测方面,已常态化运用无人机航拍、遥感测绘及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提升效率与精度,逐步在祭祀坑遗址区、新建的文物标本库房部署物联网传感器网络,构建文物保存环境实时监测与智能预警系统。文物保护与识别方面,积极探索AI在文物碎片智能拼接、纹饰自动识别、病害初步筛查等环节的应用潜力。此外,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充分运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动作捕捉等数字媒体技术,策划实施了24个数字化展项,极大提升了展览的知识性和表现力;搭建了掌上“云上三星堆”VR数字展厅,推出了“重返三星堆”“邂逅三星堆——12K微距看国宝全球巡展”多个数字化展览项目;建设了三星堆知识图谱、“数字三星堆·开放素材库”,推出了三星堆主题数字网络藏品,积极开展游戏类合作,让古蜀文明以年轻态、有创意的方式破圈。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数字技术在三星堆出土文物保护利用和古蜀文化传承发展中的应用推广,全力构建“科技+文化+体验”三位一体的新型文博生态。

三、关于“加大文化与科技融合人才引育力度

在各级人社部门支持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三星堆博物馆探索构建引才精准化、育才实战化、留才人性化、视野国际化的人才发展战略。一是发布了《关于支持三星堆人才队伍建设的十条措施》《三星堆人才引进和培育政策措施九条》等引领性文件。二是定向精准引进科技考古、数字技术等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核心骨干及创新团队,积极申报国家及省级各类人才计划和引才引智基地。三是不断深化与四川大学、浙江大学省内外高校合作,充分发挥文物修复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标杆作用,推行师带徒工学一体化实战培养模式。四是在岗位设置、薪酬待遇、职称评定及科研自主权等方面,对服务于重大平台和项目的核心人才给予特殊支持政策。五是哈佛大学、意大利中央修复院等国际顶尖机构共建开放性研究平台或联合实验室,互派访问学者、开展联合研究培训,定期举办高端学术论坛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强化人才政策支持,全方位提升文化与科技融合人才队伍的综合实力,为三星堆文化研究与传承注入强劲动能。

感谢您对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后续我们将推动相关工作走深走实,也希望您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此函。

四川省文物局

2025年6月24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