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博动态 / 媒体关注
让文物远离地震伤害
2024文物防震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蓉举行
发布日期:2024-10-21 15:45 来源:川观新闻 分享到:

川观新闻记者 吴晓铃

10月20日,“2024文物防震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博物馆举行,来自意大利、希腊、英国、日本等的海外学者以及国内文物防震领域近150名专家参会,并分享了文物防震的最新成果。会议期间,文物防震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还分别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博物馆设立了工作站。

地震是造成文物损毁的主要原因之一。2008年中国5·12汶川特大地震、2011年日本3·11福岛大地震、2023年2月土耳其大地震等强烈地震均对文物造成了严重危害。我国6800余座博物馆中,60%以上地处抗震设防烈度7度及以上地区,大部分的不可移动文物也处于地震设防高烈区,如何有效规避地震对文物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已成为全球文物保护工作者关注的重大问题。在中国上海博物馆、美国盖蒂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联合建议下,博物馆文物防震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诞生。近年来,馆藏文物一体化防震关键技术及设计理论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并进一步向不可移动文物防震、文物结构安全稳定性研究、防震减灾风险管理等方面深入。

本次成都举行的研讨会上,与会学者针对博物馆文物防震理论方法、防震装置开发、防震技术集成应用、防震防灾标准等诸多问题进行了研究成果分享。20场学术报告涵盖了国内外文物防震技术研究进展、馆藏文物防震风险管理、气候影响下的建筑遗产风险管理,以及文物防震的各种措施、方法及试验研究和在多个项目中的示范应用等。会上还成立了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四川工作站,以进一步深化馆藏文物、古建筑、石窟寺等各类文物的防震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动四川文物防震保护事业的发展。

记者了解到,针对博物馆文物防震,四川各大博物馆已积累出一定经验。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成都博物馆成为了中国第一个采取馆舍、柜架和文物本体一体化防震的示范项目,为建立馆藏文物防震系统解决方案、编制国家相关规范作出贡献。为了监测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本体建筑状况,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建成并运行了地震遗址文物保护与建筑抗震研究实验室;四川博物院也承担了科技厅立项的“馆藏文物在‘5.12’汶川地震中受损原因分析及通用防震技术研究”项目。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