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由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的城乡建设中的考古和文物保护会议在成都召开。全国34家城市考古联盟理事单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商讨城乡建设中考古与文物保护的实践路径及未来方向。
本次会议以“在城乡建设中加强考古与文物保护”为主题。会上,成都、北京、沈阳、南京、济南、郑州、广州、西安8家城市考古联盟理事单位代表率先汇报了“十四五”以来的城市考古工作进展,分享了各地在制度创新、机制建设、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实践成果。
会议提及,四川作为文物大省与考古大省,始终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原则,已建立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制机制,多个项目纳入新一轮《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为统筹城市建设中经济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四川经验”。
其中,成都作为全国大遗址六大片区之一,近年在文物保护领域成果显著。据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颜劲松介绍,成都市在法律层面确立了“先考古、后出让”制度,创新推出基建考古前置“成都模式”,还出台了国内首个文物考古“容积率”奖励政策。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谢涛也表示,成都近年来通过增编引才、建强基地、数字赋能等措施,逐步构建起“工作站+整理基地+标本库房”全链条工作体系,建成了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考古科研平台——成都考古中心,并推动多项考古成果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显著提升了城市考古工作的系统性、专业性和影响力。未来,成都将继续推动城市考古与文物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各省市考古工作者还分享了各地在城乡建设中进行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的实践经验。北京市考古研究院院长张中华介绍了其在“先考古、后出让”制度下,重大项目保障、多学科合作与公众考古品牌建设的经验,有力保障了城市重点工程与民生项目顺利开展。南京市考古研究院院长马涛围绕机构独立化、预算全周期化、人才柔性化、科研课题化与管理协同化,分享了加强市级考古机构建设的实策与硬招,提升了考古工作的城市适应力、学术研究力与社会服务力。随后,其余31家理事单位代表也依次发言,交流各地实践经验。
会议指出,市级考古机构是城乡建设中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的关键力量。“十五五”期间,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新修订文物保护法实施为契机,破解文物保护堵点难点,推动考古机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