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博展示 / 文化遗产 / 绵阳市
平阳府君阙
发布日期:2024-01-15 15:08 来源:绵阳市文广旅局

平阳府君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价值极为重要,系子母双出阙,时间段限为东汉献帝初平、兴平年间建造,北阙高4.35米,南阙高4.53米,两阙相距26.19米。南北二阙身上部及阙檐下布满了车骑出行、童子捉鸟、二虎相斗等数十幅苍劲有力、古朴生动的汉代雕刻图案。在阙身中部,有梁武帝大通三年(529)起,镌刻于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和道教造像42龛(组)以及六则题记。据《绵阳县志》记载:“平阳府君神道,在绵州。题云:‘汉平阳府君叔神道’凡八个字,刻于石阙。”蜀中才子李调元在文集中记载此阙为“汉平杨府君叔神道”,即“杨”与“阳”之分。1914年,法国汉学家维克多·色伽蓝曾赴绵阳考察,其所著《中国西部考古记》一书对平阳府君阙做出高度评价,认为它是复杂石阙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处,提及阙上的南朝梁大通三年佛教石刻造像是四川唯一独存的梁代佛教造像,是研究佛教宝贵的实物资料。1939年末至1940年初,建筑学家梁思成、刘敦桢等中国营造学社学者在绵阳考察汉阙,根据县志的记载正式将此阙定名为“平阳府君阙”。关于平阳府君阙主人身份认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些学者考证认为,此阙主人为蜀汉重臣李福。李福,益州豪强,梓潼郡涪县人,《三国志》有传,曾任江州都督、扬威将军,入为尚书仆射,册封平阳亭侯。诸葛亮临终之际,奉命询问国家大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