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博动态 / 行业动态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召开威远红岩洞遗址考古成果专家论证会
发布日期:2025-11-24 10:18 来源: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分享到:

为进一步加强威远县红岩洞遗址的发掘研究与保护利用工作,2025年11月14日至15日,由四川省文物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内江市文物局、威远县文物局联合主办的“威远红岩洞遗址考古成果专家论证会”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召开。本次会议特别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国内权威机构的相关专家,共同为遗址的考古研究与保护利用建言献策。论证会上,红岩洞遗址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详细汇报了遗址考古发掘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与会专家在遗址现场合影

红岩洞遗址位于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镇西镇,是2024年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旧石器考古专项调查中全新发现的一处重要史前遗址。鉴于该遗址面临潜在破坏风险,2025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共同申报抢救性考古发掘项目并获批准。经过系统的考古发掘与多学科交叉研究,目前遗址考古工作已取得阶段性重要收获。会前,与会专家专程考察了遗址发掘现场,细致观察出土文物标本;会上,专家们围绕遗址考古工作展开充分研讨,对当前工作进展、已取得的成果及出土材料的学术价值给予高度评价。


与会专家观察遗址出土标本

红岩洞遗址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已出土人类化石、动物化石、打制石器、磨刃石器、骨器、穿孔饰品、赭石颜料及大规模用火遗迹等各类遗存,是目前中国南方地区现代人行为要素最为集中的遗址之一,部分出土材料更是极为珍稀。其中,以小石片为核心的石器组合,集中体现了东亚旧石器时代文化的鲜明特点与多元内涵;而赭石颜料与穿孔饰品的发现,则是当时人群审美认知、象征性思维与复杂社会行为发展的直接物证。

尤为重要的是,该遗址是四川盆地内首次发现的大型史前岩厦遗址,且保存状况良好。初步研究表明,遗址地层年代跨度距今约5万年至1万年,连续完整的地层堆积构建了高分辨率的文化演变、环境变迁与气候发展序列。这不仅为重建该区域晚更新世的古环境、古生态面貌,以及探讨当时古人类的生存策略、资源利用模式提供了珍贵的实物材料,更为深入研究现代人在东亚地区的出现与扩散路径、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等重大考古学与人类学课题,提供了关键性证据支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