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博动态 / 行业动态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召开射洪桃花河遗址考古成果专家咨询会
发布日期:2025-11-24 10:14 来源: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分享到:

为进一步加强四川射洪桃花河遗址的发掘研究与保护利用工作,2025年11月16日,四川省文物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遂宁市文物局、射洪市文物局联合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的相关专家,在射洪市召开“射洪桃花河遗址考古成果专家咨询会”。会上,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详细汇报了桃花河遗址考古发掘的重要成果。


与会专家参观遗址现场

桃花河遗址位于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香山镇,地处涪江左岸三、四级阶地,分为鄢家沟和田家湾两处地点。2022年5-6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遂宁市及射洪市文物部门,在涪江流域遂宁段开展旧石器专项调查时,发现该遗址正遭受工程破坏。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22年7月至2023年对其实施抢救性考古发掘;2025年,该院再联合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开展主动性考古发掘。考古团队同步在涪江流域开展系统调查,新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点90余处,构建起以桃花河遗址为核心的涪江流域旧石器遗址群。经过系统发掘与多学科研究,遗址考古已取得阶段性重要收获。与会专家实地考察发掘现场,细致检视出土标本,全面了解遗址地层堆积、遗迹分布及保护现状,对前期工作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桃花河遗址考古收获丰硕,文化内涵丰富且特色鲜明。遗址出土石制品上万件,涵盖石核、大石片、重型刮削器、手斧等多种类型,其中重型刮削器为核心特色器型,集中体现了成熟的大石片剥片技术;同时发现牛、鹿、象、犀等动物化石上百件。尤为重要的是,遗址揭露出多处罕见的古人类活动遗迹。初步光释光测年结果显示,遗址主要人类活动年代跨越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为重建区域古环境、探索古人类生存策略提供了高分辨率实物材料。此外,涪江流域新发现的90余处遗址点,构建起中更新世中晚期至晚更新世的连续文化序列,进一步完善了四川盆地旧石器文化发展脉络。

作为涪江流域首次发现的大规模旧石器时代遗址群核心,桃花河遗址群不仅规模罕见、石器密度极高,更是同时期南方地区石器技术和空间组织最复杂的遗址之一 —— 其发现填补了涪江流域中上游旧石器遗存的空白,为探讨区域内石器技术演变及古人类迁徙流动提供了关键证据。


与会专家听取汇报并研讨

此次专家咨询会的召开,为桃花河遗址群后续五年考古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项目团队将以长期规划为指引,持续推进流域系统考古调查与重点遗址针对性发掘,深化年代学、环境学等多学科研究,强化文物保护与价值阐释,推动考古成果转化与公众传播,为中华史前文明研究及地方文化事业发展注入动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