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守牢文物安全“生命线”
——巴中市守牢文物安全“生命线”
巴中市紧扣当前汛期防汛与国庆、中秋节前安全关键期,聚焦文物安全风险防控,以“零死角排查、全链条整改”为抓手,扎实开展文物安全专项检查,全力促进文物安全隐患清零。
一是高位部署筑防线。按照国、省关于进一步加强汛期及节前文物安全相关工作要求,结合《巴中市文物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巴中市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十五条措施》等文件要求。全市上下总动员,建立“市级统筹、县区落实、乡镇联动、村社及点位责任人驻点”五级责任体系,明确汛期“日巡查、周调度”和节前“全覆盖、无遗漏”工作要求,累计召开部署会、培训会12场,培训基层点位责任人员300余人次,推动文物安全责任层层落实。
二是靶向排查找隐患。结合巴中文物分布特点与汛期风险特征,重点围绕三类对象开展排查。一是革命文物,对中共川北地下党组织活动旧址群、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等 40 处省级及以上革命旧址,重点检查屋面渗漏、墙体开裂、线路老化等问题。二是古建筑与石窟寺,针对恩阳古镇古建筑群、南龛石窟等,排查排水系统通畅性、山体滑坡隐患及防风化保护措施。三是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对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重点整治消防器材缺失、防盗设施不完善、值班制度不落实等问题。截至目前,累计检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30余处,发现安全隐患 46 处,其中汛期风险隐患28处,日常风险隐患 18 处。
三是闭环整改堵漏洞。通过督查检查,建立“隐患台账—分类处置—限期整改—回头核验”闭环机制。对川陕省长赤县樟木营乡苏维埃政府旧址瓦屋面漏雨、灵官姜化宗祠灭火器压力不足、周边环境脏乱差等12处隐患,采取“先处置、后完善”模式,协调专业队伍24小时内完成抢修;对恩阳古镇部分古建筑消防通道狭窄等25处一般隐患,下达《整改通知书》,明确责任单位与整改时限,同步组建专班跟踪督办;对3处短期内难以整改的历史建筑结构隐患,制定“一建筑隐患一方案”,纳入年度文物修缮计划。目前已完成整改38处,整改完成率 83%,剩余隐患均落实“专人盯防+应急措施”。
四是长效保障固根本。在此次专项督查检查基础上,同步推进三项长效工作。一是完善监测体系,多方争取经费在高风险文物点配置视频监控设备,接入辖区文物安全智慧监管平台,逐步实现“实时预警、快速响应”。二是强化应急准备,修订《巴中市文物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储备防汛沙袋、抽水泵、消防器材等应急物资2000余件,组织县区开展文物防汛应急演练6次;三是深化宣传教育,通过“巴中文旅”“文博巴中”公众号、微信群、乡镇宣传栏等渠道,发布文物安全提示30余条,组织文物点位责任人、志愿者开展“文物安全进社区宣讲”活动18场,提升群众文物保护意识。
下一步,巴中将持续绷紧文物安全之弦,以“回头看”行动巩固检查成效,推动文物安全检查从“专项行动”向“日常常态”转变,切实守牢文物安全“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