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石窟是中国晚期石窟的高峰和代表之一,也是川渝地区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笔者在安岳石窟·华严洞一处明代题记《镌妆功德记》中发现“中国”二字,这是目前川渝地区石窟寺中首次发现刻有“中国”字样的题记。
华严洞位于四川安岳县石羊镇华严洞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洞窟2个。《镌妆功德记》位于大般若洞洞口左侧岩壁,距地面0.95米,长宽分别为0.45米和0.25米,全文共260字。题记详细记载了华严洞自宋代开凿以来历时数百年仍未完工,万历年间禅僧乐舟发愿续建,募集民间资金完成石窟造像的经过。其中特别记录了捐资人雷金德、杨氏夫妇“言念身生中国,命托乾坤”的感慨,表达了明代普通民众对生于中国的自豪感和建功立业的责任意识。题记还详细列出了雷氏家族成员及匠人信息,并由弟子传祥书于万历十四年(1586年)十二月初四日吉时镌刻,距今已有439年历史。
专家指出,虽然“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何尊铭文,但在石窟寺题记中出现实属罕见,在大足石刻、巴中石窟、广元石窟等川渝主要石窟群中尚属首例。这一发现,具有多重价值:一方面证实了“中国”概念在明代民间的广泛认同,另一方面展现了石窟寺作为文化载体的特殊意义。普通百姓捐资造像表达“今生福果、殁后津凉”祈福意愿的同时,更体现了“子孙昌盛、家国绵远”的深厚家国情怀。
镌妆功德记全文:盖闻初分天地,自古至今,洞本遗留,众像新作,始为宋朝年间,本尊为记,至到而今,未能成也。有本山禅僧乐舟,思暮古洞悠久,万载成功,可以化于檀那,可以镌成佛像。僧引进檀越雷金德、杨代夫妇,言念身生中国,命托乾坤,衣食随缘,功勋宜作。夫妇发心,命匠镌妆。左边罗汉九尊,百莲童子各一尊。作今生之福果,佈殁后津凉,祈见孙绵远。镌妆功德:雷金德、杨氏,同男雷廷华、王氏、雷廷祥。镌妆功德:尊天一尊,同弟雷金和、石氏、男雷廷忠、廖氏、雷廷禄,荣昌县匠人胡金崇、男胡万仲。万历十四年岁在丙戌十二月初四日甲子良吉。徒传祥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