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博动态 / 行业动态
中外专家聚汶川 共探地震遗址保护新路径
——2025年地震遗址保护国际学术交流会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5-09-25 10:03 来源:阿坝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分享到:

9月24日,2025年地震遗址遗迹保护国际学术交流会在汶川县隆重举行。此次会议由四川省文物局、四川省地震局指导,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阿坝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汶川县人民政府主办,汇聚中国、意大利、希腊等国文化遗产保护、防震工程及博物馆馆藏文物防震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地震遗址的动态监测、藏羌传统建筑抗震性能与可移动文物防震保护技术等课题深入交流,为地震遗址遗迹保护贡献智慧力量。


学术交流环节亮点纷呈。四川省地震局震灾风险防治中心专家郭红梅以三星堆博物馆为样本,详解博物馆地震灾害风险感知与应对策略;成都理工大学胡潇教授聚焦桃坪羌寨,挖掘川西藏羌民居中的传统抗震智慧与韧性设计理念;中铁科学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专家孔德刚结合工程实践,分享地震遗址保护中的技术难题与创新解法;文物防震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王明珠系统梳理近年文物防震技术的研究成果与应用实效;西南科技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古松教授则围绕“西南地区砖石结构预防性保护关键技术”,针对碉楼与地震遗址建筑保护展开一系列探索与思考。


地震遗址是承载灾难记忆、普及防灾知识、推动科学研究的珍贵载体,唯有通过跨学科协作、跨国界交流,才能进一步提升保护专业化水平,让遗址价值得到更长久的传承。国际专家的分享同样颇具启发。希腊雅典理工大学纳西斯·库慕西斯(Vlasis K. Koumousis)教授提出“构建脆弱文物抗震保护的一致性框架与适宜性工程方法”,强调国际标准需与本地化实践深度融合;意大利罗马大学乔治欧·孟迪(Giorgio Monti)教授以拉奎拉教堂修复为例,展示意大利在历史建筑抗震加固与结构重建中的相关经验。

会前,为让研讨更贴合实际需求,中外专家还专程前往映秀震中纪念馆、布瓦黄土碉群等地开展实地考察。结合川西独特地质特性与羌族建筑遗产风貌,专家们就地质灾害治理、遗址结构加固、文化价值展示利用等问题提出具体建议,为后续保护工作提供实操参考。



四川省文物局、省地震局,阿坝州及汶川县相关单位负责人,国内地震遗址管理机构代表近五十人参加会议。此次交流会的举办,不仅为汶川地震遗址保护引入国际视野,更搭建起跨区域、跨领域的合作平台,为推动地震遗址保护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