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10日,资阳濛溪河遗址考古与保护工作现场会在资阳市召开,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上海大学、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西博物院、四川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参与濛溪河遗址多学科研究的团队参加会议。资阳市委常委、副市长张宇星出席会议并致辞,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省文物局党组书记王毅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文物局相关处室,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资阳市、乐至县党委政府及文物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会议组织专家学者们考察了资阳濛溪河遗址现场及出土遗物情况,听取了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及多学科研究团队关于遗址考古发掘、动物考古、植物考古,环境考古、古DNA检测以及碳十四、光释光、树轮测年分析等领域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王社江、北京大学教授夏正楷、王幼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赵志军、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谢飞、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授陈全家、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陈胜前、上海大学文信学院教授徐坚、山西博物院研究员石金鸣、四川博物院研究员韦荃等专家围绕资阳濛溪河遗址考古发掘、多学科研究、文物保护、展示利用等方面进行论证。
专家们对濛溪河遗址的重要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对目前遗址开展的各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下一步考古发掘、多学科研究、文物保护、展示利用等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专家们认为,濛溪河遗址多学科研究框架基本建立,在年代研究、埋藏研究、古环境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后续应进一步深化多学科研究;扩大研究区域和视野,制定遗址考古工作规划;推动省级重大课题立项,加快资料整理与研究,集中推出研究成果;提升遗址保护级别,科学规划遗址保护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