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故宫博物院建院百年。为传承中华优秀历史文化,加强抗战文物保护展示,10月27日,乐山故宫文物南迁陈列馆揭牌系列活动在乐山市高新区举办。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王跃工,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何振华,乐山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迎春出席活动。

揭牌仪式上,赵迎春代表乐山市委、市政府向乐山故宫文物南迁陈列馆正式揭牌表示祝贺。他指出,乐山故宫文物南迁陈列馆的成立,是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守护国宝文化记忆的有力实践。乐山将以此为起点,全面加强文物南迁史迹的系统性保护与修缮,深入挖掘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携手各方共同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故宫文物南迁文博品牌,努力让陈列馆成为传承中华文脉的重要阵地。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王跃工在致辞中表示,故宫文物南迁是中国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文化壮举。在抗战时期,故宫同仁与乐山人民携手并肩,共同书写了“功侔鲁壁”的时代佳话。乐山故宫文物南迁陈列馆的揭牌意义重大。故宫博物院将深化与乐山市在文物保护研究、展陈创新利用、教育功能拓展等方面的合作,让战时护宝情缘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乐山故宫文物南迁陈列馆是全国现有规模最大的故宫文物南迁主题馆。1933年,为保护文物免遭日本侵略者破坏,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开始南迁。1939年,经故宫博物院理事会决议,原存重庆、成都的文物分批迁往乐山安谷、峨眉,乐山成为全国存放故宫文物数量最多、时间最长之地。近八年时间里,乐山百姓与故宫人携手,以“典守者不敢辞其责”的信念,创造了文物“零损零失”的奇迹,受颁“功侔鲁壁”匾额,以表彰这份功绩。这段历史,不仅是故宫百年记忆中沉重而光辉的一页,更是乐山融入血脉的文化使命。

乐山故宫文物南迁陈列馆以“典守壮歌”为主题,通过“国之瑰宝 烽烟南渡”“乐山八载 功侔鲁壁”“东归北返 赓续文脉”三大篇章,梳理了1933年至1947年故宫文物南迁的历史脉络,展现了文物在抗战时期的迁徙过程及乐山作为重要存放地的关键作用。馆内采用数字沙盘、多媒体投影等技术,生动还原了迁徙路线和守护场景,让参观者直观感受先辈为保护国宝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27日下午,举办了“功侔鲁壁—故宫文物南迁史迹保护与活化座谈会”,故宫博物院及专家学者、文博从业者们围绕南迁史迹保护传承、陈列馆运营管理、文旅资源深度融合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推动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建言献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