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确保普查数据质量,凉山州严格按照工作进度安排,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力推进全州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审核工作,为全面掌握州内文物资源状况筑牢数据根基。
全面审核,摸清数据底数
州普查队组织文物领域专业骨干力量,对已录入系统的1344处“三普”文物和新发现126处文物数据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审核。
精准查摆,梳理突出问题
在审核过程中,通过逐点核对、交叉验证等方式,精准发现并梳理出当前普查数据存在的三大突出问题。一是数据填报规范性不足,部分文物点存在年代表述模糊、保护级别标注不准确等情况,信息填写格式标准不统一,影响数据整体质量;二是图件资料存在偏差,部分文物点的平面图与矢量图在尺寸标注、方位标识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难以真实反映文物空间布局;三是影像资料缺失,部分文物点仅上传1张文物本体照片,无法全面展示文物外观风貌、保存现状等关键信息,难以满足普查数据的完整性要求。
多措并举,强化质量管控
针对发现的问题,州普查队坚持问题导向,多措并举严把数据质量关。一是全员攻坚提效率,全体成员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开启“白加黑”工作模式,对每条数据进行“放大镜式”审核,确保问题无一遗漏;二是专业指导解难题,组织专家答疑,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及时解答县(市)普查人员在数据填报过程中的疑问,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针对性指导,确保整改工作规范高效;三是全程把控保质量,对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规范性进行全流程严格审查,对存疑数据进行实地复核,坚决杜绝“带病数据”进入普查系统。
锚定目标,推动事业发展
下一步,凉山州普查队将持续紧盯数据审核后续工作,建立常态化数据质量审核机制,定期开展“回头看”,巩固审核整改成果。同时,以此次数据审核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文物普查队伍建设,强化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不断提升普查人员专业素养。此外,还将积极探索文物普查成果转化路径,推动普查数据与文物保护、研究、利用等工作深度融合,为凉山州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助力文物事业迈上新台阶。